274 H 指数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2年4月9日 中午


给定一位研究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数组(被引用次数是非负整数)。编写一个方法,计算出研究者的 h 指数。

h 指数的定义:h 代表“高引用次数”(high citations),一名科研人员的 h 指数是指他(她)的 (N 篇论文中)总共有 h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 h 次。(其余的 N - h 篇论文每篇被引用次数 不超过 h 次。)

例如:某人的 h 指数是 20,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,每篇被引用了至少 20 次的论文总共有 20 篇。

示例:

1
2
3
4
输入:citations = [3,0,6,1,5]
输出:3
解释:给定数组表示研究者总共有 5 篇论文,每篇论文相应的被引用了 3, 0, 6, 1, 5 次。
由于研究者有 3 篇论文每篇 至少 被引用了 3 次,其余两篇论文每篇被引用 不多于 3 次,所以她的 h 指数是 3。

提示:如果 h 有多种可能的值,h 指数是其中最大的那个。

Solution

  • 先对引用数组逆序排序
  • 对排序后的数组遍历,当 citations[i] >= i+1 ,说明至少有 i+1 篇论文被引用至少 i+1 次,如果不满足,则返回 h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# @lc code=start
class Solution:
def hIndex(self, citations: List[int]) -> int:
if not citations:
return 0
citations.sort(reverse=True)
n = len(citations)
h = 0
for i in range(n):
if citations[i] >= i+1:
h = i+1
else:
break
return h
# @lc code=end
  • 对比:顺序排序,从后往前遍历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class Solution:
def hIndex(self, citations: List[int]) -> int:
if not citations:
return 0
citations.sort()
n = len(citations)
h = 0
for i in range(n-1, -1, -1):
if citations[i] >= n-i:
h += 1
else:
break
return h

注:

从代码提交返回的 runtime 看,逆序排序消耗的时间比排序要大很多。

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